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百科知識 >> 皮膚科疾病症狀 >> 火疖子有何症狀

火疖子有何症狀

  火疖子也叫疖瘡,疖子是一個毛囊及其結構的化膿性感染;癰則是相鄰若干個毛囊及其結構的化膿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於皮膚衛生不良,皮膚脂溢性物質產生增多,外傷及機體激素水平高而引起.初病起期局部紅腫疼痛,而後紅腫范圍擴大,跳痛明顯,最後形成膿腫,如果破潰則流膿但疼痛減輕。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全身不適,畏寒,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等症狀。

  疖好發於頸後發際部位及背、臀等部位。初起先見局部紅疹,繼而開始腫痛,呈圓形突起小硬結節;有的可出現黃白膿頭。三五天破潰出膿,膿出後即愈合。若發展成有頭疽(癰)者,常伴有惡寒發熱,紅腫擴大,疼痛加劇。

  火疖子臨床表現

  最初,局部出現紅、腫、痛的小結節,以後逐漸腫大,呈錐形隆起。數日後,結節中央因組織壞死而變軟,出現黃白色小膿栓;紅、腫、痛范圍擴大。再數日後,膿栓脫落,排出膿液,炎症便逐漸消失而愈。

  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但若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症狀。面部,特別是所謂"危險三角區"的上唇周圍和鼻部疖,如被擠壓或挑破,感染容易沿內眦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狀靜脈窦,引起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窦炎,出現延及眼部及其周圍組織的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嚴重,死亡率很高。

  火疖子的治療

  在疖子初起時,要及時熱敷,周圍皮膚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於疖子的局限化;當疖子形成時,可用10%魚石脂軟膏或中藥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軟,並出現波動感時,可以切開排膿,排膿後,再上復方新霉素軟膏至痊愈;但對於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若發生疖病,疼痛顯著,並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痛時,應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療.必要時,可口服清熱解毒中藥五味消毒飲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由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等5味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藥理實驗表明其有較強的抑菌作用〔1〕。五味消毒飲,亦稱“消毒飲”,載於《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是一首清熱解毒的代表方劑。全方共5味藥,故名“五味消毒飲”。其藥物組成為:金銀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克,野菊花12克,紫背天葵9克。上藥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加黃酒10毫升,熱服,蓋被汗出為度。藥渣可外敷。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