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百科知識 >> 皮膚病典型案例 >> 治療須癬毛癬菌致體癬

治療須癬毛癬菌致體癬

  1臨床資料

  患者女,41歲。因頭皮斑塊伴癢痛20天、加重10天,左前臂環形紅斑10天於2002年5月14日來我科門診。20天前患者頭頂部頭皮癢痛起紅斑,抓後逐漸擴大,近10天來皮疹隆起流膿,左前臂出現環形紅斑伴脫屑。既往無類似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頭頂部見直徑約6cm的圓形斑塊,由毛囊性丘疹、丘疱疹、膿疱融合而成,擠壓有少許膿汁流出,波動感不明顯,其上毛發松動,易拔除,雙耳後淋巴結腫大,觸之較硬。左前臂見兒掌大環形紅斑,表面脫屑,中央炎症輕,邊緣由紅丘疹排列成堤狀(圖1)。

  實驗室檢查:Hb77g/L,其余指標在正常范圍內;頭部、左前

  臂皮損真菌直接鏡檢(+);沙堡培養基及馬鈴薯葡萄糖瓊脂26℃菌落圖1頭部和左前臂皮損

  生長快,呈白色及黃白色粉末狀,背面呈棕黃色(圖2);透明膠帶法[1]粘取馬鈴薯萄萄糖瓊脂培養的菌落,顯微鏡下可見少量棒形、約5~7隔、壁薄而光滑的大分生孢子及較多圓形小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狀,有較多的螺旋菌絲(圖3);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的菌落觀察30天,無色素產生。基於以上鑒定為須癬毛癬菌。最後診斷:膿癬、體癬。

  治療伊曲康唑200mg口服,1次/d,共6周;每周剃除病發1次,1%酮康唑洗劑(采樂)洗頭1次/d,復方酮康唑霜適量2次/d塗頭部及左前臂皮損。治療3周時,頭皮皮損好轉,癢痛減輕,左前臂皮損消退,留兒掌大色素減退斑。頭頂部直徑約6cm的圓形浸潤斑塊,其上見毛發稀疏,較多斷發,毛囊口結痂(圖4)。頭部皮損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左前臂皮損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治療6周時,頭皮皮損進一步好轉無癢痛,左前臂皮膚正常。頭頂部直徑約6cm的圓形輕微浸潤紅斑,其上毛發稀疏,可見較細約2~3mm長的新生毛發,無滲出、結痂。頭部皮損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停伊曲康唑,繼續外用藥治療。停藥1月時頭皮皮損無癢痛,有較多新生毛發長出,頭頂部直徑約6cm的新生毛發區,新生毛發密集,長約2~10mm不等(圖5)。頭部皮損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電話隨訪未見復發。

  2討論

  膿癬主要是由親土性或親動物性的皮膚癬菌侵犯毛發、毛囊和皮膚產生明顯炎症反應的一種頭癬,占頭癬的5%~30%。其常見致病菌有須癬毛癬菌、疣狀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等,國內以須癬毛癬菌(粉末型)占大部分,亦可由新發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等引起。這種炎症性頭癬的發生是患者對感染真菌抗原的遲發性變態反應,是一種T細胞介導的宿主細胞毒反應引起的局部化膿性炎症,而不是細菌感染。好發於兒童,男性多見。典型的損害是化膿性毛囊炎,進而形成暗紅色境界清楚的橢圓形膿腫,常單發,表面柔軟,有波動感,可形成多個排膿小孔呈蜂窩狀[2]。本例發生在成年女性,比較少見,可能與患者中度貧血抵抗力低有關。及時的真菌學檢查,使診斷及治療明確,經伊曲康唑等治療,患者痊愈,未留瘢痕及脫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