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其他皮膚病 >> 血管性水腫的表現及療法

血管性水腫的表現及療法

  其中85%的患者血清C1酯酶抑制物之值低下,而極少數遺傳變異個體此抑制劑值屬於正常或升高,抑制物為神經氨基糖蛋白,主要在肝內合成。由於遺傳缺陷導致肝合成缺少,可使患病部位的血管滲透性過分增高,導致局部水腫。開始發病為嬰兒期,經常在10歲以前,遲發罕見。

血管性水腫的表現及療法

  臨床表現為急性復發性局限性水腫,出現於皮膚、腸胃道粘膜,僅為顯著水腫而不適,其次常伴反復發作性惡心、嘔吐、腹部絞痛、水瀉和腹脹。可持續12~72小時。水腫易見於皮膚外傷部位。常見於面部或四肢,損害常為單發,不一定伴有荨麻疹,暫時性匍形性環狀或網狀紅斑可在前或同時發生。水腫累及喉部可致窒息,20%~25%的患者於兒童或中年期死於喉梗阻。

  目前常用療法包括:①緊急措施:腎上腺素噴霧咽喉部或皮下注射;②長期治療:應用雄激素衍生物(如danazol)及6-氨基己酸,後者用於處在發育階段症狀嚴重的兒童,以及接受雄激素治療無效或不耐受其毒副作用的病人。③短期治療:對此類患者應預防拔牙引起喉水腫,可在術前3天起給予雄激素和抗纖溶藥物以提高血清C1酯酶抑制物的水平及抑制纖溶酶的活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