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銀屑病的治療成為皮膚科界的一大難題。作者在近二十年中通過銀屑病的基礎實驗和臨床觀察對銀屑病的認識有了本質上的飛躍,並由此產生了尋常型銀屑病治療的新思路,現提交給各位同道,以利不斷完善銀屑病的治療方法。
一、單純生物醫學模式觀點的治療思路存在的問題。 多年來皮膚科學者們根據銀屑病皮損表皮細胞增生過度,角化不全的典型病理改變,曾經采用白血寧、爭光霉素、乙雙嗎淋等抑制細胞增生,取得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停藥後很快復發,嚴重的副作用可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誘發白血病。此類病例在血液科屢見不鮮,確實得不償失。由於銀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調,因此采用口服或肌注高濃度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銀屑病,患者接受大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後皮損也很快好轉;但可出現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很多副作用,如誘發糖尿病、高血壓等,甚至發生胃出血;在減藥過程中或停藥後皮損很容易反復,部分患者可發展成紅皮病型或膿疱型銀屑病。這樣的病例時有報道,真是後悔莫及。 部分點滴型銀屑病可能由於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因而往往使用抗菌素治療能獲得一定的效果,副作用也較小;但長期使用和濫用抗菌素可引起菌叢失調或其它不良後果。 根據中醫理論對銀屑病分為“血熱”、“血燥”和“血瘀”,並研制成中成藥,如復方青黛丸,克銀九,消銀散,烏龍丸等,均有一定效果,但在臨床應用時常常不加區別,而是根據藥房有何種藥物就統用某種中成藥,因而效果也不甚滿意。部分患者服用上述中成藥後胃部不適,近年來某醫院胸科專家遇到數例銀屑病患者服用“烏龍丸”後發生乳糜胸的情況。因此,中成藥治療銀屑病也必須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由於銀屑病被認為是“頑癬”,采用“以毒攻毒”的治則,在一些中藥丸和散劑中含有重金屬鉛、汞或砷等,服用後銀屑病皮損確實有明顯的效果;但停藥後不久就反復,長期服用後出現嚴重的毒副作用。我們曾報道一例患者5年中間斷服用含坤的中藥“滅癬丸”,共計萬余九,共服砷化物10余克。逐漸引起慢性砷中毒,發生皮膚鱗癌,最後鱗癌轉移內髒,無法挽救而死亡,實謂可惜之極。 (實習編輯: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