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手足癬 >> 關於手足癬 >> 冬天來了 該如何防治腳氣

冬天來了 該如何防治腳氣

  又到秋涼時,很多人就會發生不同的皮膚病症,或是病症加重。但讓專家感到吃驚的是,今年立秋後由於申城氣候濕熱,尚未真正達到秋燥時,因此皮膚病的發病也非常有特點,因為濕度高引起的腳癬病又卷土重來,一些有皮膚瘙癢症、銀屑病、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病的患者則出現加重的現象。門診中腳氣患者數量明顯增多。專家指出,腳癬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2℃~36℃,濕度95%~100%,PH值5-6.5。也就是說,最近的溫度、濕度很適合真菌生長。而冬季生長條件不合適,真菌處於休眠狀態,不會引起患者不適,致使患者認為足癬已愈。

冬天來了 該如何防治腳氣

  秋冬防治腳氣

  專家介紹,很多來醫院就診的患者都有用手亂抓亂撓患處的習慣,結果有的患者又被感染了手癬,還有些嚴重的引發了小腿丹毒等並發症。在夏季皮膚病門診中,像這樣引起身體其他地方感染的患者占了1/3以上。

  因此,對於得了腳氣兩三年的患者,每年反復發作,秋天就要特別小心感染其他並發症,可采用口服加外用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感覺腳部比平時紅腫得厲害,應該及早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秋季皮膚瘙癢症可分為全身性皮膚瘙癢和局限性皮膚瘙癢症,前者常見原因為內分泌失調和冬季瘙癢、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精神性因素、過度清潔皮膚也會導致瘙癢。後者多局限在肛門和外陰部。常見症狀為全身或局限於肛門、陰囊或女性陰部劇烈瘙癢,為陣發性,常在夜間加重,影響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撓不止。

  專家提醒,全身性瘙癢患者應注意減少洗澡次數,洗澡時不要過度搓洗皮膚,不用鹼性肥皂;避免冷熱刺激;內衣以棉織品為宜,應寬松舒適,避免摩擦;戒煙酒、濃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飲食中適度補充脂肪;穿柔軟寬松的棉織品或絲織物;滿身汗時應先用毛巾擦干,不要馬上吹風扇或冷氣。

  專家指出,治療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是去除過敏原。若病因不明時,可對症處理,以內用療法為主。荨麻疹伴有高熱或腹瀉時,應警惕是否有嚴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

  腳氣患者要注意補充維生素B1

  維生素B1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化學名字叫做硫胺素,它的發現是從防治腳氣病開始的。早在成書於公元前5世紀的《內經》中已有腳氣病記載,晉代葛洪提出腳氣病治療方法,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腳氣病的發生、流行、預後等都作了詳細的論述,並提出豬肝、赤豆、薏苡仁等可作為治療的食物。


  VB1缺乏與腳氣病

  VB1在人體內貯量極少,因此,若飲食中缺乏,1~2周後人體組織中VB1就會迅速降低,持續一段時間缺乏VB1,將出現腳氣病。VB1缺乏常由於攝入量過低,如長期食用過分精白的米和面,又缺乏其他雜糧和多種副食補充。肝損害、酗酒、腎病長期透析、完全胃腸外營養、長期發熱等都可引起VB1缺乏。

  VB1缺乏初期症狀,包括疲乏、淡漠、食欲差、惡心、憂郁、急躁、沮喪、腿麻木、心電圖異常等。其典型的缺乏病症叫腳氣病(不是腳癬),一般臨床上有三種表現類型:

  干性腳氣病

  以多發性神經炎症狀為主,出現周圍神經炎,指、趾麻木,肌肉酸痛、壓痛,尤以腓腸肌(小腿後側肌肉)為甚,且有感覺異常。膝反射在發病初期亢進,後期減弱或消失。由於神經癱瘓和肌肉萎縮,常出現垂腕、垂足症狀。累及胃腸神經,致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降低、消化不良、便秘等。

  濕性腳氣病

  由於心血管系統障礙,出現右心室擴大、心動過速、心悸、氣促、氣喘等,嚴重者出現全身水腫和漿液性滲出等心衰表現。其他症狀還有厭食與便秘等。如若處理不及時,常致心力衰竭,俗稱“腳氣沖心”,症狀嚴重。

  嬰兒腳氣病

  常發生在2~5月齡的嬰兒,多是由VB1缺乏的乳母所喂養的乳兒。其發病常較成人急且重,症狀涉及消化、泌尿、循環和神經系統。常見食欲下降,腹瀉或便秘,腸蠕動減弱、腹壁柔軟或腹脹。嬰兒煩躁、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嚴重時出現嗜睡、呆視、眼睑下垂、聲音微弱、深反射消失、驚厥、脈速、氣促、全身浮腫、心力衰竭,甚或突然死亡。母親孕期缺乏VB1,可引起新生兒的先天性腳氣病,出現水腫、體溫低於正常、吮吸無力、嘔吐、嗜唾等症狀,需及時明確診斷,給予VB1。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