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牛皮癬)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此病在臨床上較常見,無傳染性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目前認為其發病機制與免疫、感染有關,尤其感染因素被認為是銀屑病的促發或加重因素,部分點滴狀銀屑病病人發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鏈球菌感染史。
1臨床分型:1.尋常型 為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可發作與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常發作於四肢伸側,頭皮、背部、和骶骨處、也可泛發全身。基本損害為紅斑,邊緣清楚,上覆蓋白色鱗屑,刮去鱗屑後課件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為薄膜現象,再刮去薄膜即課件小點狀出血。發病早期可冬重夏清,以後可失去規律;2.關節病型 除尋常型表現外,還伴有關節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並可發展為關節畸形。
2局部治療,根據皮損情況選擇外用藥物:1.角質促成劑或剝脫劑,如2%~10%煤焦油軟膏、0.1~2%蒽林軟膏或5%~10%的水楊酸軟膏。後二者刺激性較強,不宜用於面部和皮膚褶皺處;2.皮質類固醇:用於頑固性皮損,長期使用可產生耐藥或反跳;3.鈣泊三醇:不良反應較小,常用0.005%的軟膏。
3全身治療:1.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每周10~25mg頓服,或2.5mg,每12n一次,連服三次,以後每周重復給藥);2.抗菌藥物:用於急性點滴狀銀屑病伴咽部鏈球菌感染者,常用青霉素800~1200萬U,連續靜滴10~14天
4物理療法:1.紫外線照射:適用於銀屑病穩定期病人。采用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常與焦油制劑配合使用;2,光化學療法:先服用8-甲氧沙林0.5mg/kg,2小時後用長波紫外線照射,每周2~3次;3.浴療:可采用硫磺浴、糠浴、焦油浴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