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百科知識 >> 皮膚科疾病症狀 >> 凍瘡-程度及病因

凍瘡-程度及病因

  凍瘡-程度

  I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紅、腫、癢、痛、熱。約1周後結癡而愈。

  Ⅱ度凍傷:傷達真皮層。紅、腫、痛、癢較明顯,局部起水泡,無感染結癡後2~3周愈合。

凍瘡-程度及病因

  Ⅲ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早期紅腫並有大水泡,皮膚由蒼白變成藍黑色,知覺消失,組織呈干性壞死。

  Ⅳ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發生干性和濕性壞疽,需植皮和截肢。

  凍瘡-病因

  凍瘡--足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節時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炎症損害。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現代醫學認為凍瘡是因為患者的皮膚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襲,使末梢的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者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循環的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回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