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百科知識 >> 皮膚科疾病症狀 >> 主要常見體表腫物—色素痣

主要常見體表腫物—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色素細胞所構成的先天性腫瘤,臨床上甚為常見。據統計,正常人體表平均每人有15~20顆之多。面頸部為好發部位。色素痣可分為非細胞性和細胞性斑痣,其中後者又分為以下幾種:

  (一)交界痣

  因痣細胞集中分布在表、真皮的交界位置,故名交界痣。可發生於體表任何部位,但以掌跖或外生殖器部位多見,表面平坦或稍高出皮面。組織病理學特征是表皮與真皮交界處有增長活躍的痣細胞。交界痣有惡變傾向,可發展成為黑色素瘤。

  (二)皮內痣

  痣細胞和痣細胞巢位於真皮層內。表面光滑、平坦或稍隆起,可以長毛,皮內痣一般不惡變。

  (三)混合痣

  為上述兩型的混合,特點像皮內痣居多,因其交界痣成分,故也有惡變可能。

  (四)藍痣

  少見,多發生於兒童時期,呈深青到藍黑色,界限明顯,藍痣多為良性,但偶有惡變者,此外還有幼年型黑痣和巨痣兩種少見色素痣。

  有下列表現時應考慮色素痣惡變:①色素痣突然變大;②邊界模糊;③局部有發癢作痛;④表面破潰、出血或形成潰瘍;⑤病變四周出現小的衛星狀痣。

  治療時對交界痣或有惡變傾向以及易受摩擦部位的色素痣應考慮手術切除,切除標本應送病理切片,確定惡變者應再次擴大手術。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