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白癜風 >> 白癜風臨床症狀 >> 白癜風與白色糠疹的鑒別

白癜風與白色糠疹的鑒別

  白癜風為皮損色素完全脫失,呈瓷白色斑,白斑大小形態不一,境界清楚,邊緣有色素沉著增加,無自覺症狀,暴曬後易出現紅斑,甚至水泡,自覺有灼痛、炎症後,白斑可比原發范圍大,皮損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較常見於指背、腕、前臂、面頸、生殖器及其周圍。白斑常對稱或單側分布,甚至如帶狀沿神經分布。頭部白斑邊緣無色素沉著區,或偶有白發而看不出白斑。有的白斑可自行消退,一些患者在夏季日曬後,白斑中心或邊緣色素再生,但到冬季色素又可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粘膜色素減退以口唇多見,外生殖器次之,眼色素亦可受累,但一般不影響視力。

  白色糠疹(pitgriasis alba)名稱很多,有單純糠疹, 鏈球菌紅斑,鏈球菌糠疹,單純面部糠疹,寄生性色素缺乏,面部干糠疹及中醫稱為吹花癬,桃花癬等診斷名詞,但皮膚局部病灶改變較為簡單。

  1.病灶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淺表性干燥性鱗屑色素減退斑,可為淺白色或淡粉紅色,色素減退斑大小不等,一般直徑3—5cm或更大些,所謂白斑不如白癜風色白,色素脫失區邊緣不清也是其有別於一般穩定期白癜風之處 。但在早期有的白斑與正常皮膚界限可較清楚。

  2.病灶分布的特點 主要是面部,在額部,肩及上臂也可出現。

  3.病灶有糠狀鱗屑,其特點為細碎且較薄,此點是與白癜風重要的鑒別點。當白色細薄糠狀鱗屑消失後,白斑表面光滑,勿與白癜風相混淆,但是有白色細薄碎小糠狀鱗屑史以及在白色糠疹好轉過程中,糠狀鱗屑消失,其邊界與正常皮膚更加不清楚,其邊緣更無色素沉著帶使之與白癜風不同。

  4.本病多發生於兒童,少年,但偶見成人發病。多在春秋季節發病。

  5.一般無病狀或有輕度癢症感。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和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有關,根據後者認為是寄生蟲有關故又多得名蟲斑。目前則認為是一種非特異性皮炎,與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皮膚干燥,日曬等有關。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