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其他皮膚病 >> 中藥治療慢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中藥治療慢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本病大多數表現為雙下肢,尤以小腿、足背等處出現棕褐色斑片,壓之不褪色;或出現鐵銹色苔藓樣紫癜性丘疹;或出現紫紅色毛細管擴張和出血性的環狀損害,瘙癢部分患者可出現。中醫學記載的血瘙、血疳、血風瘡相似。西醫認為是慢性毛細血管炎疾病。

中藥治療慢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患者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最大年齡為52歲,年齡最小者為14歲,多發於成年男女,有1例皮疹波及腰、胸部、四肢,有3例皮疹在腰、臀、下肢明顯,上肢散在,5例患者皮疹在雙下肢,余下患者皮疹均在小腿及足背。有1例曾服強地松,5例有服抗組織胺藥及維生素C、蘆丁、鈣片、維生素E、濃縮水牛角粉等口服史。

  1.2治療方法

  1.2.1血熱血瘀型:雙小腿出現彌漫暗紅色針尖大小的紫癜樣皮疹.其間雜以棕紅色斑點及融合成片的暗紫色斑塊,指壓不褪色逐漸增多並擴散,部分皮疹消退留下色素沉著,並不斷有新疹出現逐漸加重。證屬內有蘊熱,外受風邪,風熱閉塞腠理,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溢於脈外而成,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方用:生槐花15g、生地30g、白茅根15g、丹參15g、紫草根15g、士茯苓30g、公英15g、赤芍15g、雞血籐30g、甘草5g、每日l劑。

  1.2.2濕熱瘀阻型:雙下肢可見針尖狀斑點,色紅,部分融合成不規則的斑片,部分消退可留下淡棕黃色斑片,伴大便溏爛不暢,四肢困重,下肢沉重,午後腫脹無力踝部及足背輕度腫脹,舌苔黃,苔膩,脈數。方用:紫草根15g、茜草根15g、自茅根15g、雞血籐20g、赤芍15g、黃柏15g、土茯苓30g、木瓜lOg、牛膝lOg、甘草5g,每日1劑。

  1.2.3陰虛血瘀型:雙下肢彌漫性針尖至米粒大的暗紅色斑,壓之不退色,有少量細白鱗屑,呈輕度苔癬樣變化,兩下肢伸側皮疹有的融合成片。其中摻雜有少數鮮紅色針尖大斑疹,伴有口干心煩,大便干結,舌紅苔少,或黃,脈沉細數。方用:當歸20g、川芎5g、生地20g、丹皮lOg、赤芍lOg、雞血籐20g、絲瓜絡15g、丹參15g、白鮮皮20g、甘草5g,每日1劑。

  1.3療效觀察

  1.3.1療效標准:治療時間最長72天,最短11天,平均39天,皮損完全消失為治愈,皮損大部分消退,無新皮疹出現為有效,雖皮疹雖然部分消退,但仍有新皮疹出現視為無效。

  1.3.2治療效果:治愈18例(69.23%),有效5例(19.23%),無效3例(11.54%),總有效率88.46%。

  2討論

  慢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臨床表現形式4種:①進行性色素沉著病:初發損害為針尖大棕紅色斑點,而後融合成不規形斑片,中央漸變為棕黃色,其外圍仍有新的紅色斑點,部分呈所謂辣椒子樣,有一定特征,陳舊性損害為棕黃斑,或有少許脫屑;②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樣皮炎:損害常發於兩小腿伸面。為針尖至粟粒大圓形出血性丘疹或毛細血管擴張性丘疹,漸融合成邊緣不清的苔藓樣斑片,多少不一,散在分布,輕度瘙癢;③濕疹疹樣紫癜:損害對稱地發生於足背、小腿、大腿以至腰、下腹部。初為針尖大瘀點,以後融合成不規則形斑片,散在分布或融合成更大的斑片,有少許脫屑,消退後留下淡棕黃色斑,輕度瘙癢感;④毛細血管擴張性環狀紫癜:損害對稱地發生於小腿伸面側面,有時至大腿和臀部初為點狀毛細血管擴張性斑點,壓之退色,向周圍發展成環狀,蠶豆到銀元大,消退緩慢,中央輕度色素沉著,外緣仍呈紅色,無自覺症狀。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中醫的辨證治療是一致。中醫認為本病發病早期多與熱邪損傷血絡有關,後期多為陰虛血瘀。本病多因內有蘊熱,外受風邪,風熱閉塞腠理,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溢於脈外,而見發斑。日久耗血傷陰,肌膚失養則皮膚作癢。現代醫學尚不完全明了本病的發病機理,目前認為本病可能與毛細血管病變,重力和靜脈壓升高及某些藥物等因素有關的毛細血管炎。因臨床患者來就診主要是血瘀血熱有關.故治療上主要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為主,因病變部位主要在下肢.出現小腿腫脹困重無力可在臨床上適當佐以利濕化濕,因其血溢脈絡,阻隔氣血,輔以活血通絡使之氣血歸經,脈絡得通,紫癜得以消退。並發靜脈曲張者治療原發病。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