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手足癬 >> 關於手足癬 >> 手足癬的用藥

手足癬的用藥

  足癬

  又稱腳癬或香港腳,是發生於腳掌、跖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其傳播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接觸足癬患者;二是使用足癬者的鞋襪、日常用品。

  誘發足癬的因素

  多汗者:足跖部多汗,由於汗液蒸發不暢,皮膚表皮而呈白色浸漬狀,尤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者可起水疱,或角化過度,易繼發真菌感染而致足癖。

  妊娠期:內分泌失調,使皮膚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

  肥胖者:指(趾)間間隙變窄,十分潮濕,易誘發間擦型腳癖。

  足部皮膚損傷:破壞了皮膚的防御屏障,真菌易於侵入。

  糖尿病患者:體內缺乏胰島素使糖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易誘發間擦型足癬。

  長期服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

  手癬

  又稱鵝掌風,為發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多繼發於足癬。

  藥物治療

  水疱型腳癬:可外搽復方苯甲酸酊、十一烯酸軟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咪康唑霜劑,外用塗擦,連續2~4周。

  間擦型:應盡量保持干燥,注意保護創面,避免水洗或使用肥皂,不要搔抓,可先用0.1%依沙吖啶(利瓦諾)液或3%硼酸液浸泡後塗敷含有5%水楊酸或5%~10%硫黃的粉劑,無明顯糜爛時,可應用足癬粉、足光粉、枯礬粉,或局部塗敷復方水楊酸酊或復方土槿皮酊,連續15天,在滲出不明顯時,可用10%水楊酸軟膏按常規包扎。

  鱗屑型和角化型足癬:可用復方苯甲酸軟膏、3%克霉唑軟膏、2%咪康唑霜劑、10%水楊酸軟膏或應用1%特比萘芬霜劑,外用塗擦,連續2~4周,或應用包扎治療。

  手癬:用藥與足癬相同。治療手癬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藥物封包治療,睡前選用10%水楊酸軟膏、復方苯甲酸軟膏、20%尿素乳膏(可任選其一)塗敷於手上,按摩5分鐘,用塑料薄膜和3層紗布包好,連續1~2周。

  處方藥

  口服抗真菌藥治療:以上手、足癬尤其是角化皲裂型足癬。

  抗生素治療:對有化膿感染的腳癖者。

  伊曲康唑:臨床上主要應用於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統感染,如真菌性角膜炎、口腔念珠菌病、皮膚真菌感染如體癖、股癖、手足癖、甲癬。甲癬需每月服一周,連續3月,個別情況下療程延長到6個月。

  特比萘芬:治療嚴重的體股癖、手足癬和甲癖,連續服2周、4周和2~3個月。

手足癬的用藥

  用藥

  注意

  克霉唑制劑:可發生過敏及刺激症狀。婦女妊娠時並不禁忌在皮膚上局部應用克霉唑。

  聯苯苄唑:可出現局部過敏症狀,如瘙癢、灼熱感、紅斑;極少數人出現灼痛、脫皮等。每日使用一次,但最好在晚上休息前使用。應用後用藥部位可能發生疼痛及其外周水腫等。這些不良反應停藥後即可消失。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在哺乳期間,本品不得塗抹於胸部,在懷孕的前3個月,未經咨詢醫生,請勿使用本品。

  咪康唑:局部外用可引起皮膚刺激性。避免接觸眼睛。摩擦部位宜用洗劑,若用乳膏塗少量後應擦勻,以免發生浸泡作用。。如皮膚有糜爛面,應首先應用洗劑(不用乳膏)。

  環吡酮胺乳膏:外用,偶見局部刺激症狀,偶可發生接觸性皮炎。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若用藥部位有燒灼感、紅腫等情況應停藥,並將局部藥物洗淨,必要時向醫師咨詢。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禁用。

  十一烯酸軟膏:症狀消失後,應繼續用藥2周,如治療4周未見好轉,需向醫生咨詢。對持久的真菌感染,白天使用撒布劑,晚上使用軟膏。感染緩解、症狀消失後,可繼續使用撒布劑,以防再次感染。

  酮康唑乳膏:禁用於急、慢性肝病患者。與乙醇合用,發生肝毒性的機會增加,故接受長期治療或有肝病史者應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料。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應權衡利弊。

  糖皮質激素制劑:在體、股癬尚未根治前,禁止應用,如曲安奈德(去炎松)乳膏、氟西奈德(膚輕松)乳膏,以免加重

  足癬注意

  ①穿透氣性好的鞋,並保持鞋襪的清潔干燥,鞋子可使用短波紫外線等器械清除細菌和致病真菌,減少復發。

  ②避免長期將手足浸泡水等液體中,腳掌出汗多時可使用抑汗劑,如6.25%~20%的氯化鋁。

  ③不與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子、襪子等。研究結果顯示,短期口服聯合外用抗真菌藥物對中重度足癖的效果與常規療程的口服抗真菌藥相當,而優於單獨外用抗真菌藥。

  糾正誤區

  ①使用外用藥症狀消失後,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膚鱗屑或貼身衣物中,遇到潮暖環境,又會大量繁殖,導致癬病復發。因此,表面症狀消失後,仍要堅持用藥1至2周。

  ②激素類藥物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濫用激素軟膏,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等不良反應。而體癬、手足癬、股癬等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塗擦素軟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時的緩解,但由於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進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

  ③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藥物大多屬於處方藥品,需要謹慎並由醫師診察開具處方後方可使用。

  預防要點

  ①真菌性皮膚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復發或再感染,正確的預防措施對降低復發、減少傳播至關重要。如家庭成員或寵物有癬病者應積極治療,對污染的衣物應采取曬、燙、煮、熏等措施,對帶菌的毛發、鱗屑及痂皮等應采取焚毀措施,注意不與患者共用曰常生活。

  ②患糖尿病的人容易發生癬病,因為皮膚裡含糖量增加,為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養料。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