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荨麻疹 >> 關於荨麻疹 >> 了解壓力性荨麻疹

了解壓力性荨麻疹

  [臨床表現]

  (一)皮膚症狀

  皮損好發於身體受壓部位,如掌、跖、臀、上背,少見於面部。皮膚受壓後4-8小時局部發生風團,皮損持續時間為8—72小時,平均20小時左右。皮損為大的紅斑,深部水腫,中央血管受壓呈白色。皮損很少擴展到受壓以外的部位。如果用拇指和食指擠皮膚,皮膚可呈橘皮樣外觀,表明皮膚深部有水腫。多數患者風團有癢感,還可有灼痛、燒灼、刺痛感,尤其多見於跖部和頭部皮損。自覺症狀輕重不一,有些患者皮膚深部水腫波及到附近的關節和肌肉,可有劇烈的疼痛和不適。

  (二)全身症狀

  約半數患者有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多汗、眩暈、惡心、頭痛、關節痛、疲勞、呼吸團、慮等。

了解壓力性荨麻疹

  [合並疾病]

  本病常與其他型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腫合並。合並慢性荨麻疹比較常見,從27%到82%、94%。55%-63%的患者合並皮膚劃痕症。曾有人報告,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綜合征患者,皮膚加壓30秒,2~4分鐘後立即發生壓力性荨麻疹,可同時合並皮膚劃痕症。

  [實驗室檢查]

  70%的患者血沉輕度到中度增快。20%—53%的患者白細胞總數升高。其他檢查如血清酶、免疫球蛋白、補體、脂酶抑制因子和抗胰蛋白酶均正常。有人報告C1—脂酶升高。

  [病理]

  風團活檢顯示真皮下部組織水腫和血管周圍有細胞浸潤,主要為單一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附屬器周圍亦有明顯炎細胞浸潤。炎細胞浸潤可波及到皮下脂肪組織。近半數患者真皮內嗜酸性粒細胞聚集成片。風團早期肥大細胞數增加,後期則無變化。血管周圍的淋巴細胞主要是T輔助。直接免疫熒光檢查未見纖維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存在風團內。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

  根據皮膚局部有受壓史,臨床表現為皮膚的紅斑和深部水腫,消退比較慢即可診斷。亦可做壓力試驗:在背部用皮膚劃痕器,100g/cmZ70秒,或2.5kg20秒,或4.5kg15秒加壓於背部或大腿皮膚,6小時內局部產生風團,遲發的可到48小時。

  (二)鑒別診斷

  1.丹毒局部紅斑、水腫,自覺痛和壓痛顯著,伴發熱和白細胞數增高,用抗生素治療有效。

  2.壓力性脂膜炎皮膚受壓2—12小時後出現皮下結節,表面皮膚潮紅。皮損短期內不能消退。

  3.寒冷性脂膜炎大腿、臀和面部皮膚受冷後出現結節和斑塊,表面呈青紅色和紫紅色,數周後皮損消退。

  [治療]

  第二代抗組胺藥治療有效。局部用強效皮質類固醇霜可減輕患者對壓力的反應。氨苯砜每日,西替利嗪每日10mg治療能減輕壓力誘發的荨麻疹。有報告用西替利嗪治療3周後,病理中嗜酸性粒細胞減少75%。皮質類固醇口服治療也有效。

  [預防]

  患者皮膚避免長時間重壓。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