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其他皮膚病 >> 壓瘡治療利器——“波浪床”的前世今生

壓瘡治療利器——“波浪床”的前世今生

  壓瘡並不罕見,常年臥床者、癱瘓患者,部分常年坐輪椅的患者,都會在骶骨尾部、背部、腳後跟等地方發生壓瘡。不僅氣味刺鼻,視覺沖擊力強,而且護理繁瑣,消耗體力大。患者飽受煎熬,護理者也筋疲力盡,不勝其煩。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科研人員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了對壓力性潰瘍防治設施的研究,歷經大小十余次改進,經過3600余例患者的臨床試驗,技術終於日趨完善,開始進行社會推廣。

  近日,一名74歲的海南老太太,臀部和腰部生出2個20x10cm、20x15cm的壓瘡,在波浪床上經過近3個月的治療,痊愈出院,更是讓波浪床在壓瘡病人中名聲大噪。波浪床究竟有何等用處,原理如何,對壓瘡治療又有何啟示?

壓瘡治療利器——“波浪床”的前世今生

  借鑒“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波浪床應運而生

  王維平教授是"波浪床",也是中山一難愈性傷口科研組的重要成員,談到"波浪床"的研發。王老笑談: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關於波浪床的研究就已經開始,並且已經開始有臨床試驗。

  借鑒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科研人員苦苦思索:既然"壓瘡"歸根到底是一個"壓"字,讓"壓瘡"不再受壓不就可以了嗎?但是我們平時的床板都是一整塊,根本無法讓壓瘡""減壓",這也就是說,要治療壓瘡,就不能睡普通的床板,也不能局限於現有床板的模式,想要"一張一弛",就得讓床板起伏,而且還必須不斷變化,於是,"波浪床"的創意應運而生。

  1987年,波浪床第一次運用於臨床,一台380伏的電機作為動力,通過實驗發現,"波浪床"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由於研制成本高,醫生們又不是機械設計出身,效果總是難以十全十美。

  但是,“波浪床”被證明,這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

  解剖“波浪床”

  波浪床的主要結構和原理為:通過創面上16根起伏條的上下規律起伏,產生從床頭向床尾運動的正弦"波浪",將背部任何一個特定部位所受的持續壓力變為間歇性動態壓力。

  這種"波浪",並非隨心而欲的上下起伏,根據人體的耐受能力和生理曲線,"波浪"的起伏高度與人體曲線基本一致,每個波動周期為12秒,而且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耐受能力,調節起伏高度與強度,抑可在休息之時關閉。

  經過大大小小十余次的改進之後,"波浪床"已經日趨完善。

  除了機械驅動制造的人工"波浪"之外,床墊采用疏孔海綿制造,降低床面硬度;而床頭也設計了自動起落架,患者可以手持按鍵操作;而且,針對需要長時間需要仰臥的患者,從床底,有微風吹向床面,使得患者貼近床面的部位仍然保持通風和干燥,對創口的恢復,大有裨益。

  長期臥床的病人,壓瘡最容易發生在骶骨尾部甚至兩側的大轉子部,當病人坐起來時,身體往往是前傾的,兩側大轉子自然不會受壓,但是壓力又會落到兩個坐骨結節處。因此,波浪床不斷的上下起伏,有規律的波動,使得全身的受壓部位不斷發生變化,交換進行,使得任何坐姿下,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會長期受壓。

  波浪床--床沿扶坐--跨騎扶坐--扶床站立

  防止壓瘡的進一步擴大和蔓延,僅僅只是壓瘡治療的第一步,而壓瘡治療的終極目標,則是讓病人傷口的良好愈合,恢復站立,部分病人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根據經驗總結,王維平教授總結出了一套康復的理念和程序。

  第一步:睡波浪床。這是保證壓瘡部位不再受壓,其他部位不再出現壓瘡的重要保證。一般的病床根本無法保障。

  第二步:逐步脫離"臥床"這個階段,將壓瘡"曠置"起來,方便包扎,換藥,封閉式負壓引流。

  第三步:騎跨坐。此時,病人的骶部壓瘡並不受壓,肉芽已經開始漸漸生長,填充壓瘡,發生感染的可能減少,病人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這個時期,尤其要講究做的姿勢--騎跨坐。面向椅子背,跨坐在椅子上,這種坐姿,上半身的壓力落在椅背上,臀部和骶骨尾部的壓力較小,會陰部通風良好,不容易發生壓瘡,而且髋關節也得到了鍛煉,有益於肌肉組織的快速生長。

  第四步:輪椅階段。輪椅可以幫助患者重新回歸正常生活,甚至可以外出活動,可以大幅增加患者和家屬的自信心,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尤其推薦大輪子的輪椅,讓患者自己操縱輪椅,鍛煉肌肉。不過王維平教授也建議:力所能及,每次時間應控制在40分鐘為宜。

  第五步:扶床站立。能夠站立起來,無疑是對病人自信的極大提升,而且解除了臥床對身體各個部位的壓力,更能進行全身的鍛煉。能夠站立,壓瘡治愈的希望將大大提升。臨床上,能夠自主站立,是醫生衡量壓瘡治療希望的重要標志。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