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皮膚過敏 >> 皮膚過敏基本常識 >> 對食物過敏怎麼“吃”

對食物過敏怎麼“吃”

  據了解,六歲以下的幼童約有1%~3%對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反應在嬰幼兒中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成人的原因,一是作物品種變異,由於目前廣泛使用化肥、殺蟲除草劑以及灌溉水源和作物生長環境污染,禽畜食用的混合飼料含較多的致敏物質等因素,使近年來食物所含過敏性物質成分增加;二是兒童個體因素,包括嬰兒免疫因子缺乏、體質較弱或免疫機能穩定性差,還與機體發育尚未完善有關。

  食物過敏反應又稱食物變態反應,是人體對食物抗原產生的超敏反應。常見的引起過敏的物質大部分屬於蛋白質包括牛奶、雞蛋、花生、蝦、螃蟹、豆類、堅果、海產品等。此外,面粉制品、水果蔬菜中的荔枝、芒果、茄子等,也是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據美國《臨床免疫和過敏雜志》報道,8例哮喘患者已確診是對亞硫酸鹽過敏,富含亞硫酸鹽的食物有莴苣、蝦、干杏、白葡萄汁、脫水馬鈴薯和蘑菇。食物過敏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皮膚症狀,並可見呼吸道症狀和腹瀉、腹痛、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另外,食物過敏性厭食占厭食兒童總數的15%,食物過敏性厭食兒童在進食致敏食物後,並無皮膚潮紅、斑疹等典型症狀,但有程度不同的胃腸不適、身疲體乏、煩躁不安、精神渙散和胸悶氣促等表現。兒童由於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故一旦對食物過敏誤診,將不過敏的食物長期做過敏食物禁用,則可造成營養不良或營養障礙。但如果將過敏當作神經質對待,則患兒可長期受到疾病的困擾,嚴重者可引起發育遲緩。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引起過敏的食物也不同,而且過敏與遺傳也有關系,如果父母屬於過敏體質,小孩發生過敏的幾率相對較高。要防止食物過敏,惟一的辦法就是避免食入引起過敏的食物。某些患兒只對一兩種食物過敏,可將患兒吃進食物的種類和時間,與症狀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若在進食後12~24小時發病就為致敏食物。確定過敏原因後,應避免再繼續食用這些食物,這樣忌口就有針對性,可以縮小忌口的范圍。對牛奶過敏的嬰兒,最好能夠以母乳哺喂,或者改喝豆奶粉,也可在營養師指導下選用低過敏原的配方奶粉。對雞蛋過敏的嬰幼兒,大多是對雞蛋白過敏,因此可以吃蛋黃而不吃蛋白。如果是對蝦、螃蟹、蠶豆等過敏,那就應考慮不吃或少吃。對某些食物如花生、貝殼海鮮、魚、堅果、荞麥或芥菜等有厲害的立即型過敏反應者,通常一生都會對這些食物過敏。而對牛奶、蛋、豆奶、麥等有過敏反應者,則一般平均於六個月大時發生,至十四個月大即可安全添加,並隨年齡增大而消失。即使對於禁忌的食物也並非永遠忌口,一般待疾病穩定一段時間後,可嘗試吃過敏食物,從小量開始,如無特殊反應,可逐漸增加量和次數,經過反復多次脫敏,一些人對原來過敏的食物,可以不再發生過敏反應。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