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疾病康復網 >> 皮膚科常見疾病 >> 濕疹 >> 關於濕疹 >> 如何用外治法治療濕疹?

如何用外治法治療濕疹?

   濕疹為現代醫學病名,是一種常見、多發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比較復雜,一般認為主要是變態反應所致,如消化不良、某些食物的過敏、腸寄生蟲感染、與毛織品、肥皂、花粉及某些粉塵的接觸過敏等。此外,內分泌失調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以及感染病灶等亦可誘發。

    祖國醫學將皮膚上出現浸淫、濕潤、瘙癢、反復發作的損害,統稱為“濕瘡”,也稱“濕瘍”。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禀賦不耐,風濕熱邪蘊結,阻於肌膚所致,急性者以濕熱浸淫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不運,生濕壅熱有關,慢性者因病久遷延不愈,耗傷氣血,血虛則生風生燥,肌膚失去濡養而成。本病早期多以實證為主,病邪主要是濕熱風邪,後期則虛實夾雜,即有氣血虧損又有濕熱留戀及化燥生風等證候。《諸病源候論》中說:“浸淫瘡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汗出浸漬肌肉,浸淫漸闊,乃遍體。”以丘疹為主的又稱“血風瘡”或“粟瘡”,如《醫宗金鑒》中說:“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搔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發於耳部的稱旋耳瘡,發於手部的稱瘑瘡,發於四肢彎曲處的稱四彎風,發於乳頭的稱乳頭風,發於臍部的稱臍瘡,發於陰囊部的稱腎囊風,發於嬰兒的稱奶癬或胎癜瘡等。   濕疹的外治法
  (1)急性濕疹     凡皮損潮紅、糜爛、水疱、有大量滋水者,均采用濕敷法。常選用黃柏、黃連、生地榆、馬齒苋、野菊花、茶葉、明礬、五倍子等,約3~5味,用量為10~30g,水煎待溫後濕敷患處。或用3%硼酸液、1:4000呋喃西林溶液等。濕敷之間歇期外塗紫草地榆油膏、二妙散油膏或甘草油膏等。     (2)亞急性濕疹     皮損以糜爛、結痂為主或伴有少量丘疹。可根據病情選用粉散劑如青黛散、青蛤散、三妙散;油劑如青黛散油、氧化鋅油及紫草地榆油等;洗劑如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霜劑如激素類乳膏、黃柏霜或黃連軟膏等。     (3)慢性濕疹選     用苦參湯、皮膚外洗二方等煎水熏洗,外塗軟膏如10%硫磺軟膏、10%黑豆餾油軟膏、潤膚膏、雄黃軟膏及膚輕松、去炎松尿素軟膏等。     對慢性反復發作的頑固性濕疹,可根據病情配合熱烘、煙熏、局部封閉、針刺等治療方法。嬰兒濕疹應選用性質溫和的藥物。
熱門文章